首页财经

特色旅游唤醒败落的乡村

来源网络2020-09-01 08:41:53 3049

  环境好了 游客来了 村民富了

  特色旅游唤醒败落的乡村

  “您里边请,我们这儿的鱼虾都是早上刚从潮白河打上来的,保证新鲜。”8月21日中午,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农家院里,李超一边接待客人,一边接受记者采访,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2014年,这个90后小伙儿辞去了城里的工作,回家创业。“回乡创业,真是值了!收入比以前打工翻了好几倍。”李超庆幸当初的选择。

  当初,因为看好村里发展旅游,他借了近100万元,重修了父母的老房子,搞农家院。“经过几年发展,现在高峰期能同时接待200人,一个月纯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。”他笑着说。

  李超介绍说,小辛码头村紧邻潮白新河,周边环境优美。可是之前村里的环境脏乱差,特别是到了夏天,到处弥漫着猪牛羊粪味,好多人家里都不敢开窗户,出门更是晴天一身灰,雨天两脚泥。

  变化从2008年开始,村里决定发展乡村旅游。黄庄镇镇长李宝战说,当时镇里专门成立了旅游小组,和村两委一起,整修街道,清理垃圾,禁止牲畜散养,拆除违章建筑。另外,还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考察。

  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挖掘了3大旅游文化特色,培育以萧太后运粮河为特色的漕运文化,以稻乡湿地为特色的田园文化,以明朝知县袁黄的事迹为特色的德善文化,建设了水稻文化园、藕塘莲池、环村河等景观设施,还策划了水稻插秧节、金秋钓蟹节、庆丰收新米节3大旅游节庆活动。”李宝战说,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,游客也逐渐增多。

  现在村里农家院就有28户,再加上种地大户、养鱼大户、稻草收储大户,这个100户人家的村庄里40多户都当上了老板。2019年,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3.2万元。

  “创业之初的欠款早就还清了,还攒了一些钱。”李超对未来充满希望,下一步除了想扩大经营,他还准备带父母出去旅游,给孩子在城里买套房子。

  与小辛码头村不同,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曾是富裕的明星村,但后来逐渐败落。近些年,村里确定了“一红一绿”的产业格局,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重现生机。

  8月19日下午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来到第六埠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,稻田旁边的池塘里荷花争相绽放,游客络绎不绝。

  “要说近几年村里的变化,咱唠一天也唠不完。”村民张家新笑着说,“不仅村里干净整洁了,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。”

  第六埠村党委书记、村主任郝庆水介绍说,改革开放后,村里率先办起乡镇企业,排到过全国百强村的第29名。可由于多为纺织企业,产能落后污染严重,2000年左右,大部分被关停。“村集体经济萎靡、基础设施滞后、农民收入低,该村2017年被列为帮扶困难村。”

  2018年换届后,村里确定了“一红一绿”的产业发展格局。“‘一红’,指的是红色教育基地;‘一绿’,指的是千亩蟹田稻帮扶项目和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项目。”郝庆水介绍,通过“一红一绿”,有效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。以红色教育拉动人流,同时把蟹田大米和绿色蔬菜向全社会推介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增加了村民家庭收入。

  目前,第六埠村已成为天津市菜篮子工程基地、全国绿化千佳村。这里的千亩蟹田稻项目,实现了水稻亩产超千斤,养殖稻田蟹4000余公斤。红色教育基地项目2019年6月中旬开放,到当年年底,共计接待300个团队,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万余元。今年“七一”以来,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,经营收入120万余元。

  近期,天津市确定了对武清、宝坻、静海、宁河、蓟州5个区的10个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,给予每村50万元的规划设计费用支持,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。

  “每个项目都因地制宜,做到资源利用、文化挖掘、乡村野趣、时尚打卡相结合。”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未来将加快对接市场化资源,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村创建。

  “我相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,村里会越来越好,村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富裕。”蓟州区西井峪村民宿老板周云龙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,他已申请了无息贷款,准备开第二家民宿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见习记者 张玉佳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标签:
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
加入快审,优先展示

加入VIP

发表评论

  • * 评论内容:
  •  

精彩评论

  • 无任何评论信息!